近日,经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及本会所属分支机构推荐、形式审查及遴选专家组初评和终评,遴选出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陈峰研究员成果“过去千年高亚洲水塔对东南亚文明演化影响”入选。
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对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福祉至关重要,准确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科学研判未来河流径流量变化趋势,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与前提。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和地形复杂,观测和模型结果不确定性大,长期以来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受限,进而限制了水资源变化对流域人类文明兴衰的认识。
陈峰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团队,基于青藏高原南部树木年轮宽度数据,重建了过去千年来雅鲁藏布江、湄公河和萨尔温江的总径流量变化,并结合相关模式预测了未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径流量与流域下游旱季植被生产力显著正相关,指示了青藏高原径流量对东南亚生态和社会系统功能的重要性;(2)青藏高原径流量在流域文明演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世纪暖期丰沛的河流水资源促进了蒲甘王朝崛起和吴哥窟修建,小冰期水资源较少与缅甸衰弱和吴哥窟废弃相对应,这为东南亚文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3)研究还发现,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和太平洋十年涛动是引起过去千年径流量变化的重要气候系统内部变率,考虑驱动因素影响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未来青藏高原流入东南亚和南亚的径流量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中世纪暖期丰沛水资源的水平。
相关成果于2023年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打通学科界限,推动了对“全球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驱动下青藏高原地球系统链式响应”这一科学问题的理解。
图1 a: 过去千年来雅鲁藏布江、湄公河和萨尔温江的总径流量变化。b: 径流量重建序列与1982—2019年4-5月旱季NDVI数据之间的相关性。c:高亚洲跨境流域各系统对径流变化响应的概念模型
云南大学为该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包括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陈峰研究员、何大明研究员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41988101)、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2019QZKK010206)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反映了我国地理科学领域前沿和最新发展,鼓励地理学者开展创新研究,引领中国地理学家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评选成果要求具有创新性、先进性、重大学术价值、应用前景或良好的社会效益。
来源: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