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与环境学院动植物关系团队夏珂副研究员以“Climate drives patterns of seed traits in Quercus species across China”为题在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2020年影响因子:10.151,论文链接: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8103)发表研究论文。
该论文对19个来自中国亚热带、温带和亚高山的栎属植物种子的脱水和萌发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栎属不同类群种子性状的差异性及种子应对干旱环境的生态策略(图1)。该研究发现亚高山栎类的种子对干燥最敏感,干燥时死亡得最快。这些物种通过快速萌发避免干燥和寒冷;而亚热带栎类和温带栎类种子的生态策略则更加多样化,这两类种子因此得以适应更加复杂而多样的环境。论文报道了栎属种子的脱水和萌发相关性状呈现出连续性,并有着共变关系。栎属种子的性状和生态策略受到气候的驱动(图2),并有利于不同类群的种子降低干燥死亡的风险。
夏珂副研究员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种子生态学家Matthew I. Daws 和硕士研究生彭麟麟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基金号:31770358)和云南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基金号:202001BB050037)的支持。
图1:亚高山栎类、亚热带栎类和温带栎类种子的性状差异。
图2:19种栎属植物种子性状与气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供稿:生态与环境学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