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至7日,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 “危机时期的语言多样性:新冠疫情下的语言挑战”的国际社会语言学专题研讨会。本次在线研讨会致力于整合全球各国的社会语言文化资源,探讨语言对全人类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社会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多语抗疫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向国际学术界提供中国与其他国家成功合作的解决方案。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高永伟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森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麦考瑞大学资深社会语言学专家Ingrid Piller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刘树森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探讨新冠疫情对语言多样性的挑战、从语言的角度讨论解决疫情为世界各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显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还向国内外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认为这次研讨会也会有助于我们向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学习,开阔学术视野,促进云南大学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在中文专场报告中,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宇明教授以《应急语言服务及其教育问题》为主题进行发言,对应急语言服务的内涵、目标、领域、功能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李宇明教授认为,语言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平时备急,急时不急”,并指出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践性强,是造福于民的一项重大事业,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各国间应该开展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造福全人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郑咏滟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洁副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佳副教授,我国著名语言规划专家、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骑教授也分别进行了发言进行了总结,对抗疫语言规划的方向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在英文专场报告中,全球三个大洲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汇聚云端,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语言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有来自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与中央兰开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与弘益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与汉堡大学,以及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与学者参加。他们就语言多样性和语言对人类的重要贡献阐述各自的观点。与会代表还聚焦海内外的华人世界,放眼全球,拓展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与会专家与学者一致认为如何提供高效的语言信息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发言者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同胞的具体情况为例,分析他们是如何应对疫情期间的多语沟通挑战,包括如何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来构建语言抗疫资源,以实现信息互通,团结互助。
会议邀请长期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两位德国专家对发言人的报告进行学术点评,加深了对会议主题的认识;此外,众多专家学者也与国内外在线听众积极众互动。Ingrid Piller教授对英文专场的研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在全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时,只有实现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互通,才能成功应对
此次研讨会是中西方社会语言学界共同合作、解决新冠疫情危机的成功范例,国内外社会语言学者进行跨界沟通,在会议中分享了各自关于如何共同应对全人类的挑战的建议。此外,还有国内外2000多名听众也加入了会议的线上学习和讨论,反响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供稿:外国语学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尽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