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南方丝路适逢新机遇
作者:云南大学校长 林文勋
在中国西南和缅甸、印度的崇山峻岭之间,很早就有一条贯穿西南腹地、路连陆海、连接境内外的交通大动脉。人们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有学者将它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这条对外开放的交通大动脉,最早见于中国西汉时期的《史记》。据考证,这条通道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开通,远远早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和东南海上丝绸之路。其路线起始于成都,主干道分东西二路,西路(即古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渡金沙江入滇,经大姚到大理;东路亦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沿秦修五尺道南行,入滇后经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到达大理,东西二线在大理汇合后,经保山、腾冲到达缅甸,再西行至印度。
历史上,这条通道人员货物川流不息,马帮铃声不绝于耳,使地处边陲的西南显现着开放发展的勃勃生机。通道所经之处,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这条通道,也是历史上的一条民族迁徙大走廊,从而使之既呈现出开放性,又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成为横贯中国西南并连接东南亚、南亚的生命线、发展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也再次印证了西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意义。
在古代,中国通过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南方丝绸之路和东南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与亚洲、非洲、欧洲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建立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构架起一条中国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之间的经济之路、文化之路和友谊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各民族互通有无、互融共进,中国既影响了世界,世界也影响了中国。
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构想,正在开拓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为重振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带来新的机遇。南方丝绸之路再现辉煌,将使西南边陲一跃成为开放前沿,在千山万水中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相连开拓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