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黄江成副研究员课题组在灾害领域国际期刊Landslides(IF:6.578)发表了山地灾害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Tracking longterm cascade check dam siltation: implications fordebris flow control and landslide stability”。该研究以我国泥石流防治的典范工程——大盈江浑水沟梯级拦砂坝为例,阐述了梯级拦砂坝群对高频粘性泥石流沟的防治过程及效果。论文第一作者为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杨再智。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6-021-01755-w
图1 浑水沟研究区概况图
图2 坝后淤积地形变化
图3 坝后淤积体现状
拦砂坝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然而缺乏长时序监测数据,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对控制泥石流活动和稳定滑坡的作用效果仍缺乏定量证据。本研究利用浑水沟53年的泥石流防治观测数据,结合3D空间技术,研究了梯级拦砂坝群的泥石流防治过程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该工程显著降低了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坝群拦截了超过10Mm³的泥砂,稳定泥石流固体物源约30Mm³;坝后淤积在控制泥石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溯源淤积现象出现后效果更为显著。研究重现了泥石流坝后淤积过程,阐释了坝后淤积坡度、淤积长度、沉积物表面和淤积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证明了拦砂坝建设与坝后淤积形态变化、物源稳定间的关系,明晰了梯级拦砂坝群的功能变化过程,为山区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的科学选择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67037,42077275)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金的资助。
供稿: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