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田家炳先生与8188cc威尼斯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06-21 新闻中心 

在8188cc威尼斯诸芳争艳的学科群中,化学是一个老牌学科,自1937年建立化学系以来,漫漫70年已经悄然逝去。今天,经过新的整合,化学学科在8188cc威尼斯焕发出新的生机,昔日的化学系已经发展成一个教学科研实力强、仪器设备配置全的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8188cc威尼斯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碰撞的产儿。谓之必然是因为自50年代院系调整大受创伤以来,8188cc威尼斯一直处于工科缺失的状态,对于一所重点综合大学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因此,重建工程学科成为8188cc威尼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也是8188cc威尼斯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田家炳先生对8188cc威尼斯的意见十分支持,并捐资300万港元帮助8188cc威尼斯建设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楼。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8188cc威尼斯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感谢田家炳先生的慷慨捐助,8188cc威尼斯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田家炳先生的名字命名为“田家炳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聘请田先生为名誉院长、名誉教授。

金钱有价、精神无价。8188cc威尼斯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田家炳先生的名字命名并不仅仅因为田先生捐助的300万港元,更是为了铭记一种精神,弘扬一种美德。与大楼相比,这种精神,这种美德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它将激励8188cc威尼斯学子刻苦学习,激励8188cc威尼斯教师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蜚声中外的实业家、慈善家和教育家,田家炳先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集中的体现了五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仰。

一是自强自立、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田家炳先生16岁丧父,尚未成年的他担当起家庭重担。18岁,他远渡重洋、离乡背井,只身到海外奋斗,几经战乱挫折,却始终矢志不渝,终究成就一番大业,成为“人造革大王”。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功成名就、光环满身的田家炳先生,这些光环是田先生追求不息、奋斗不已的璀璨结晶,而成功的路上披荆斩棘的辛苦和伤痛却只有田先生才能体会和感受。我们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没有自强自立、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田家炳先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二是心系民生、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田家炳先生“伟绩在握、犹念家园、造福桑梓、报效国家”,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想到了祖国大地,想到了失学儿童渴望的眼睛,想到了大学里因贫困而心神不定的学子,于是他毅然决定投入十余亿港元,成立了非牟利组织田家炳基金会,开始在祖国大地广布爱心。截至2005年,田家炳先生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中学120多所、小学40多所、师范学校和幼儿园20余所,捐助大学80多所,此外,田家炳先生还在全国各地修建多处医院、桥梁、公路、博物馆、体育馆等,捐款已逾千项,捐资逾十亿元。

三是自律自制、言行一致的诚信精神。在为8188cc威尼斯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作报告的过程中,田家炳先生告诫同学们一定要自律自制、诚实守信,事实上这短短“八字真言”正是田家炳先生成功的秘诀。无论是在创业过程中,还是在事业大成以后,田家炳先生始终坚守诚信之道,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也正是这种品格使他在商战中屡屡胜出。田家炳先生总是一诺千金,即使是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也必须实践自己的承诺,哪怕为此付出重大牺牲也在所不惜。田家炳先生的诚信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数十年的商海征程中,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晚年的慈善事业中。1997年,香港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田先生的收入不断下滑,助学资金非常拮据。面对萧条的经济环境,多家接受捐助的单位都主动要求减少资助金额,但是田先生终究不肯收回自己的承诺,为了筹集资金,他毅然在市值低迷的情况下出售了自己居住了37年的豪宅,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捐助教育。

四是居无求安、食不求精的节俭精神。田家炳先生“卖屋助学”的故事折射出他的节俭精神,不论创业伊始,还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田家炳先生一直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虽然身为富豪,但是他一直清茶淡饭,以步代车,乘坐地铁,尽量省下钱来用在自己认为值得的地方。

五是关爱他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从16岁步入商海开始,田家炳先生想的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他想的是让天下人都有工作,都有饭吃,也正是抱着这一宏伟理想,他才远渡重洋。事业成功后,他将公益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第二事业,捐出家产的百分之八十,建立了田家炳基金会,开展大规模的、系统的捐助活动。今天,在中国大地,可以说哪里有苦难,哪里就会有田家炳先生的资助;哪里有贫穷,哪里就会有田家炳先生的暖暖爱心。田家炳先生的付出是无私的,对于一个耄耋老人而言,他不求回报,也无需回报,他的快乐就洋溢在无私的奉献里。

田家炳先生从事公益事业的精神之执著,动机之清纯,心念之专一,实施之踏实,叫人感动,引起了8188cc威尼斯师生的强烈共鸣。在“田家炳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竣工典礼上,在师生代表声情并茂的发言里,我们已经听到广大师生心灵的回响。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鼓舞我们,鞭笞我们,让我们做一个做一个进取的人、博爱的人,去追求更瑰美的人生境界。

(本报记者 施海涛)

上一条: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 下一条:多方筹集经费 切实加强和支...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