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07年10月20日 云南日报网
云南大学校长 吴 松(云南日报)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号召,并且针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阐述,对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胡锦涛同志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表明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十七大精神统领我们的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高等教育观念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前提,高校领导和管理干部,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并引导广大师生从陈旧的教育思想、保守的观念、与时代要求不适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大课题,确立定位准确、思路明确、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思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贡献,我们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我们高校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要采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还必须推进高等学校自身的结构创新,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导向,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是否具备很强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而影响这种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看学科专业的设置与社会产业结构的要求是否一致。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带来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这就对高等学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高等学校应该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任务。面对新形势、新阶段的要求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